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 > 參訪交流>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參訪佛光山 顛覆印象全面了解

參訪交流

字級

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參訪佛光山 顛覆印象全面了解

【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】 2024-06-02
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6月1日於佛光山,召開第三十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,並在理事長暨《人間福報》社長妙熙法師帶領下,於1日至2日深度參訪佛光山,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。與會媒體人有的覺得完全顛覆過去對宗教的印象,到過佛光山多次者,則覺得對佛光山又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。

6月1日參觀佛光山叢林學院,院長妙南法師率學生在新寶橋熱烈迎接。至大悲殿禮拜,介紹佛光山第一座建築就是佛學院的教室,以及學生來自世界各地。隨後到大雄寶殿禮佛,大雄寶殿殿主永堂法師說明三寶佛和修行的意義。接著前往禮拜星雲大師,認識一筆字,每人並獲得大師的法語書籤。

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、研究中心主任妙願法師,分別引領大家了解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宗旨,和認識佛光山典藏的各版本《大藏經》所代表的歷史、學術意義等。還有《星雲大師全集》,妙熙法師並說明,《全集》的「附錄」即有收錄媒體相關報導。1日參訪行程最後前往宗史館,了解大師的弘法史。

好好聽文創傳媒內容長田麗雲表示,原本以為宗教是很嚴肅的,其中的成員應該都是不苟言笑、刻苦度日。但這次發現和他想像的完全不同,每個人臉上都有著發自內心的笑容,佛學院的青年不僅自律,還能發想許多創意。「其實他們就是一般年輕人,只是他們多了一份清淨」。

教育廣播電台總台長黃月麗表示,在大悲殿時他非常感動,原來佛光山是從一間佛學院的教室開始。佛學院學生的歌聲是如此純淨,他們的生活如此簡單,但心靈卻是無比富足。

《國語日報》總編輯鄭淑華第一次到佛光山,讚歎佛光山的建築具現代思惟,卻又可以讓人感到沉靜。透過解說,更能了解大師弘法寬大的格局與胸懷。

2日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,佛館行政室外事主任妙麟法師導覽。於五和塔為當月壽星祝福,觀音殿獻燈祈福、玉佛殿靜坐體驗,欣賞「絲路光華─敦煌石窟藝術特展」、「佛教海線絲綢之路」等。

《聯合報》新聞部副總編輯熊迺祺的曾祖父熊養和、伯公熊岫雲,都是自大陸來台,並曾在《星雲大師全集》文章出現過。大師在宜蘭弘法時期,熊養和常到雷音寺指導太極拳。後來大師至高雄創建壽山寺、壽山佛學院,熊養和也成為佛學院師資,指導學生打拳強健體魄。熊養和與大師、壽山佛學院時期老師們的合照,如今仍展示在壽山寺。

《台灣新生報》社長劉長裕表示,大師對於佛光山的每項建設,都投注了他的理念與心意。在此次理監事會議上,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說,佛光山可以做為大家的靠山,那媒體界也可以做佛光山的觸角,接觸到各個階層,相輔相成。

梅花媒體集團總裁王綽中到過佛光山多次,也參加過禪修營。他表示,透過公會安排,這次更全面了解佛光山的發展、大師偉大的構思,和所推動的人間佛教。期許身為媒體人,應秉持大師的宏願,為社會的公平正義發聲。
12345678910第1 / 134頁
追蹤我們